人們的習慣與漏洞-塑膠流浪的原因
當前問題
2020/03/24

在之前的「製造與再利用-塑膠流浪的原因」一文提到塑膠流浪的原因來自於塑膠產品不當的製成方式,而此文將說明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人類的習慣:「丟」。

 

   從小我們就養成一個習慣,垃圾丟垃圾桶;紙、塑膠、玻璃…可回收的物品丟回收桶,丟了我們就不用負責了,眼不見為淨,後端有人會處理。但為什麼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是充斥著垃圾呢?是否真的知道我們所丟的每樣物品最後的去向是何處呢?

(一)消費者

 

在路上,我們處處可見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食物的包裝、菸蒂、衛生紙…),有人會說:「反正會有清潔隊來處理這些垃圾呀!」因此人們就是垃圾隨地丟,看到排水孔蓋就塞、將喝完的手搖杯飲料、空寶特瓶隨手放到別人的腳踏車置物籃或是機車上,又或著當前方出現一個垃圾桶,即便垃圾已經滿了大家卻仍然將垃圾堆置在上面,也有人會因為桶子滿了而把回收物丟到一般垃圾桶,一般垃圾丟到回收桶。

 

「反正只要能夠將垃圾脫手就好,反正有人會來收。」

 

   就是人類這些自私的想法,造成環境被嚴重的迫害,隨風飄散的包裝袋、垃圾桶旁散落一地的垃圾以及被垃圾堵塞的排水溝,這些最後都有可能流入大自然裡或是被動物誤食。

 

(二)回收業

 

大家是否曾看過新聞提到「人民分類做白工」,回收人員將回收車裡的物品丟至垃圾車裡,震驚許多辛苦分類的民眾。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呢?因為有些回收物不值錢,回收業者不想花時間處理這些不符合經濟效益的廢棄物,所以就將這些利潤低的回收物當成一般垃圾丟棄,因此才會有許多的可回收物進入焚化廠、掩埋場以及大自然。

 

(三)掩埋場&焚化廠

有些人會疑惑,由回收處理場處理的回收物既然不能回收或是不想回收的,那就送到焚化廠或是掩埋場處理掉啊,為什麼會進入到自然界呢?沒錯,不能回收再利用的物品最後的確只能被當成垃圾處理掉,但由於現在空汙日益嚴重,政府開始限制焚燒量;掩埋場的空間越來越少,加上台灣地狹人稠,無法再增加掩埋場數量,最後業者只好將垃圾暫放至臨時堆置場,但人們「丟」的習慣,讓焚化廠的消化量趕不上垃圾製造量,因此來不及焚燒的垃圾就不停的暫放,不停的堆積,一個不注意,這些垃圾就有機會進入自然界,又或著一場大火就將這些廢棄物燒光,造成環境更大的傷害。

 

  因此,芒菓丹想要改變,我們希望能夠改變人們丟的習慣跟動作,並且透過我們的行動去影響製造商與產品設計師能夠跟我們一起改變,一起追求資源全循環。

 

-

🙋‍♀️ 我很認同您們的理念 🙋‍♂️

想持續追蹤芒菓丹(免擱擔) 怎麼做?

 

👉 留下您的email,我們將不定期寄發芒菓丹(免擱擔)行動進度報告給您

https://reurl.cc/zRLyp

 

 

 

 

芒菓丹之友累積認養
再生資源
10654.56KG
約減少石油
5073.6L
約減少鋁礦
5919.2KG
芒菓丹之友累積減少
碳排放量
23814.21KG
相當於減少垃圾
11415.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