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不只有塑膠議題,什麼才是「環保」?
要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需要清楚的了解,到底環保是要解決什麼問題?
環保所要解決的問題,
廣義上來說,就是要做好對環境的保護,如何保護好地球有限的資源不再被過度的開採、消耗與浪費。
狹義上來說,就是要減少垃圾流入到自然界中的機會。
而這也是做環保最主要的目的,任何的解決方案,最終都要能達成上述的目的,才能被稱做是好的解決方案。
這兩三個月,我們透過各種材質及角度,來說明我們看見的環保怪現象!
這些怪現象,皆因環保而起,卻往往在無意中,間接導致了讓環境更加惡化的結果,明明大家都很努力想為環境盡一份心,但常常是問題沒有解決,反倒還讓問題更加嚴重,這從近幾年來,垃圾問題不減反增,不斷大量地流入到自然界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我們猛然發現,其實人們對於環保的認知,竟有各自不同的解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知落差」,從政府、學界、產業到民間,從生產端、消費端到回收處理端,都有各自對環保的做法,一旦我們無法站在同一條線來看待環保,就很難一起做著對的事情,徹底將問題給解決。
因此我們想要透過三篇的觀念解析來逐步引導,讓大家清楚什麼才是環保,釐清問題的本質,並嘗試消弭這些常見的認知落差,確認最終的解決方案,讓有心於環保的人們,能有一個正確的依循與做法。
--
圖片中有我們歸納大家對環保有六大認知落差,如果您有其它不同的意見,我們歡迎您能一起留言分享討論,真相是愈討論愈明朗的!
在下一篇,我們將會跟大家分享目前市場上一些好的環保品牌及服務,為了環保,他們願意做出那些犧牲和奉獻。
↑第一篇:
我們發現,人們對於環保的認知,竟有各自不同的解讀,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知落差』,一旦我們無法站在同一條線來看待環保,就很難一起做著對的事情,徹底將問題給解決。
↑落差1. 減塑是什麼?
是要a:減少產品應用塑膠、b:減少使用塑膠產品 還是c:減少石油的開採和提煉 呢?
因為一則海龜被塑膠吸管插入鼻子的新聞,為了要保護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人們第一個直覺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減少塑膠產品及材質的使用,於是乎不塑和恐塑的言論及情緒充斥於整個市場之中!
這也就使得a和b成為當時減塑的主流,一時間塑膠這個材質成為眾矢之的,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以為只要不用塑膠,就不會再發生類似於海龜這樣的事件,於是各種不用塑膠的環保產品,有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
直到一則在海灘中發現了不銹鋼吸管的新聞出現後,才又讓不少人重新思考過往不塑的解決方向是否有誤,到底是材質的問題,還是人們消費及使用習慣的問題。
.
塑膠不是只有塑膠袋及塑膠瓶而已,它已經深入人們的食、衣、住、行之中,放眼所及的任何東西,小到一個滑鼠,大到一台飛機,幾乎都和塑膠有關,不能因為不用塑膠袋及塑膠瓶,就說自己不塑,然後說自己不塑,卻一直在使用用很多塑膠做的滑鼠、手機、電腦、電視、衣服、汽車等等產品!
這樣不但很奇怪,也會讓不塑的言論及情緒充斥於整個市場中,這將會帶來更嚴重的環境垃圾問題,試想如果大家都不用塑膠,那麼這些已經存在於市場中大量的塑膠產品該怎麼辦? 都不用回收再利用了嗎,因為再利用後也沒人要用,這會造成這些大量的塑膠產品在壽命終結後,將直接成為垃圾而無法被順利重覆循環再利用,不只會造成垃圾量大增之外,更會因為焚化廠來不及焚化,而提高它們到處亂竄的機會,加速其流入自然界中的速度。
***
消弭落差1.
塑膠是一個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質,既然我們無法完全不去使用它,那就好好去善用它的這項特點,不要讓它用一次就只能丟棄焚化,而是要想辦法讓這些大量流通於市場上的塑膠資源,能夠被重覆循環再利用,用再生料來取代原生的材料,以減少石油等天然資源的開採和污染,如此才能夠真正從源頭開始大量減塑。
所以,並非是不塑,而是要想辦法大量運用再生塑膠所生產的產品,幫助這些已經流通於市場上的塑膠資源,能有順暢的去化管道,而不要成為垃圾,在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還能夠降低原生資源的開採,只要人們越是樂於使用,它們成為垃圾的機會就愈低,自然就能夠減少其流入自然界中的機會。
↑落差2. 浮濫的環保產品
目前市面上充斥了太多所謂的「環保產品」,每個環保產品的背後,都有一個屬於它的故事,而這些琳瑯滿目的產品和故事,同時也混淆了人們對於環保的認知,許多民眾可能沒有接觸過回收端處理及再利用的機會,對於資源的印象,往往就是小時候老師教的要做好回收這樣而已,對於環保的認知幾乎來自於「品牌產品」及「新聞媒體」。
人們有友善環境的心,所以會盡量選擇是「環保」的產品,但人們卻始終不清楚資源的來龍去脈,當他們選擇這個產品後,其所見、所聞及所體驗的事物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所謂的環保產品,最後還不是要賣給我、可能最後還是一堆堆的垃圾、可能最後還是要自己去丟,並沒有真正進到循環回收再利用而是去燒掉…
一幕幕真相衝擊著人們的內心,導致人們對帶有環保字眼的產品發出內心的質疑,消極一點的就認為自己難以看清環保的真假,而直接認定冠名環保=貴又不好用。
***
消弭落差2.
我們認為一個真正環保的產品或服務,是必需要能改變些什麼的,這些改變不單是只有材質而已,而是要從設計、生產、消費使用及回收,都要有所改變才行,而且是習慣上的改變!
也就是說,環境問題是屬於整體的問題,想要改變它,沒有人是能夠置身事外的,我們從不相信,只要求回收端改變,其它人都不用改變,就能夠解決環保的問題;同樣的,面對消費者也是一樣,一個真正環保的產品或服務,是敢勇於去改變消費者的某些習慣的,甚至必需要透明化產品資源的來龍去脈,讓使用的人們真正理解自己的選擇,會對資源或環境造成什麼影響?如此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參與與認同。
看見環保產品,首先要檢視其最終是否能夠「循環再利用」,是否有相關機制來幫助它被循環再利用,而不是只可以回收而已,或是叫你自己去丟就好,因為只談回收卻不看再利用率,這樣只是讓「環保」做一半而已。
↑落差3. 辛苦淨灘,努力回收,但垃圾還是不減反增
每每在淨灘過後,不到幾天的時間,海灘上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垃圾,常常看到新聞報導,在辛苦分類回收後,卻只是在做白工,最終還是成為垃圾被送去焚燒,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 所以是淨還是不淨,是回收還是不回收呢?
這些問題的源頭,其實都指向了垃圾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這也代表了,有愈來愈多的資源無法被順利的循環再利用,而一直不斷的成為垃圾,大量的垃圾讓它們有了到處流竄的機會,造成它不斷流入自然界中的結果,因此,如何讓這些資源能夠被順利的重覆循環再利用,提升其再利用率,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也才是治本的方法。
但在辛苦分類回收後,卻只是在做白工,無法幫助這些資源能夠順利的循環再利用,又該怎麼辦呢?
還記得我們日前在「薄片塑膠」一文中(https://reurl.cc/pxpDOb),曾深入探討過這個問題:材質百百種,人們怎麼可能分的清楚這當中的每一種材質,一旦材質分類不清,無法被單一化,就會增加循環再利用的困難度,而這個問題的發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讓人們自己去「丟」,自己去「分類」上。
***
消弭落差3.
要徹底解決上述的問題,就必需要改變成讓人們可以自然的不用再丟,一旦可以讓人們不用再丟,就不會有後續因丟出後所造成的分類不清等等的問題,透過「以租代買」及「主動收回」的服務模式,不但讓人們可以不用自己去丟,也確保了這些資源能夠在一個封閉式的資源全循環系統中,不斷的被重覆循環再利用,不讓它再有流入到自然界中的機會。
↑落差4. 人類滅亡說,只要沒有人類,就不會有污染
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很對,但仔細想想它並不是一個對的解決方式,因為人類現階段不可能滅亡,只會愈來愈多,要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還是要靠人類的智慧才有辦法!
地球的資源有限,無止盡的開採和浪費,其惡果終有一天將會是我們的後代子孫所要承受的,因此,保留一個乾淨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責任,再怎麼困難與不便,我們都必需要嘗試著去改變。
***
消弭落差4.
就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為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勢必要好好充份運用這些寶貴的資源,而不能有所浪費,如何讓資源能夠順利的被不斷重覆循環再利用,將會成為重中之重的課題,也會是未來社會文明發展的大趨勢,過往那種用完即丟或是從資源開採後直接走向墳墓的線性思維經濟,將會慢慢的被改變為資源全循環的經濟思維模式!
未來的人們,或許已經沒有了「丟」這樣的行為和習慣,所有的資源都將會被主動的收回,並不斷的重覆循環再利用,沒有一丁點的浪費,充份發揮每一項資源的使用效益,屆時不但可以減緩天然資源的開採,同時還能夠解決垃圾大量產出的問題。
↑落差5. 垃圾送去燒掉就不見了呀,何必要做回收!
垃圾問題如果用燒就能解決的話,那就不會有這麼多環境問題的亂象了,所以事實並非所想的那麼簡單,到底一直將垃圾送去焚化會衍生出些什麼問題呢?
問題一:地球的資源有限,用完就燒掉,當資源耗竭後該怎麼辦?
人們必須正視地球資源已逐漸缺乏的現況,可再利用的資源不該被燒掉,若不盡早意識到資源再生的重要性,我們的下一代該如何在枯竭的地球上生存!
問題二:垃圾被丟的速度太快,焚燒的速度已經趕不上了,那為何丟的速度會太快??
「丟」這個動作實在太過方便,而且所有人都認為很正常,導致生產者和消費者早就習慣不需要了就丟,反正有人會收走就好,這也養成了生產者只顧大量生產,滿足需求,而不想去負責這些資源最終的流向,大量生產加上大量丟棄,速度能不快嗎!
問題三:被丟出的資源為何無法被順利的循環再利用,而要被送去燒掉?
這些被丟出的資源,絕大部份是塑膠,而塑膠明明是可以回收再生的資源,但因為錯誤的產品設計,讓可回收的資源無法被順利拆解成單一材質以進行利用,在處理成本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情況下,這些資源最終只能被丟進焚化爐燒毀,我們發現這些年回收的東西,成為資源回收物的比例愈來愈低,而成為垃圾的比例卻愈來愈高。
問題四:那些來不及燒掉的垃圾會怎麼樣?
那些大排長龍要進入焚化廠的垃圾車算是有良心的,願意排隊進去燒,還有很多沒有去排隊的垃圾,只能被大量堆置,堆到沒地方堆時,就給了它有到處亂竄的機會,不是不明原因的起火,就是那塊地被發現偷埋了垃圾,總之,就是會有人想辦法去去化那些無法消化的垃圾,卻也因此造成相當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就導致了垃圾一直不斷流入到自然界中的結果。
***
消弭落差5.
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減緩垃圾的產出呢?
1、盡量使用再生料所生產的產品,幫助這些已流通於市場上的資源能有循環的動力,而不要再成為垃圾,並減少原生材料的開採和提煉。
2、避免使用一次性丟棄的產品,能夠重覆使用的就重覆使用,能夠自備提袋餐具就自備提袋餐具,養成重覆使用的習慣。
3、在產品設計的初階段,就要去考量後端回收再利用的問題,讓回收體系能夠更容易去再利用它,以避免它成為垃圾的機會。
4、鼓勵企業負責任的主動收回自己生產的產品,自己的產品,自己最清楚用了什麼材質及製程,如果該企業願意,也就代表了這個產品一定能夠被回收體系循環再利用,而不會成為垃圾。
↑落差6. 使用可分解材質,就不怕它跑到自然界中了呀 ?!
可分解材質,至今有三大疑慮還無法自圓其說而存在著質疑,第一,當它壽命終結後,是要當成垃圾丟入垃圾車中的,將會直接送去焚化廠焚燒,它的所有行銷和故事都是告訴我們可以被自然分解而要我們購買它,但實際上最後卻是送去燒掉。
第二,它的存在很容易會混入到目前的資源回收物中,造成原本可以回收的資源回收物,因混入了這個材質,而導致整批成為垃圾的結果,使得垃圾量大增。第三,非常弔詭的是,使用可分解材質,已經先假設了這個資源最終會流入到自然界中,這並無法解決現階段垃圾不斷流入到自然界中的問題。
***
消弭落差6.
可分解材質的使用,需具備兩個重要的條件才是符合環保,第一,要真的可以被分解,而不是只有崩解而已,分解就是可以被微生物吃光光,可以真正用於堆肥,而崩解則只是將它切成細小的微粒,它仍舊還是存在,細小的微粒只會造成環境更大的負擔。
第二,要針對這個材質,建立一個封閉式的資源全循環系統,讓它不要與現行的資源回收物相混合,只要它能夠被單一化的集中,後續才能夠達到分解堆肥或是重覆循環再利用的目標,而不至於只能被送去燒掉。
FB完整貼文,更多討論 https://reurl.cc/DZV9bQ
.
嗨,大家好!我們是芒菓丹(免擱擔)
就是台語 不用再丟 的意思!
我們提倡 生產者、品牌商 自建封閉的「資源全循環鏈」,讓使用的人們用完 不用再丟,讓資源可以回到循環系統之中再次被利用,減少流入到自然界中的機會!
建立資源全循環並不是天方夜譚,他是可以被執行的!因為我們已經開始這麼做
我們的做法 https://lihi1.com/jZdV5
如果您也是生產者或品牌商,也想探討如何讓您的商品不用再丟
歡迎和我們一起討論 https://lihi1.com/1MD7n